二、充實
譜牒數據采集隊伍,務必做到專業化。譜牒的性質,要求譜牒研究必須要延續史學的嚴謹性,必須保證記載的無誤、內容的無誤,因此這需要有一個集結歷史、書法、文字、訓詁、考據等多學科的專業隊伍,透過有理有據的釋讀,做到譜牒每一條、每一篇內容的無誤。對于研究中出現的不符內容,應該廣征博引,做好分析整理,可將主流共識作為客觀記錄,附錄其他記錄,作為相應資料的留存,以便研究使用。
三、做到譜牒格式規范統一,查缺補漏。譜牒數據化的采集和應用最重要在于譜牒經過系統性的分類,能夠以規范格式為家譜研究者提供數據服務。因此,保證譜牒錄入的真實情況下,必須做到統一規范,為后期的大數據使用提供統一標準模式,便于研究的廣泛應用。對于相關譜牒的闕失等內容,應盡可能通過尋找同本譜源材料進行補充。如果暫時還無法補充,因遵循的材料原貌為先的原則,通過缺字“□”等形式在譜牒數據庫留存,禁止隨意添入,待有新資源的情況,調取原文補充,做好查缺補漏的過程。
綜合以上的內容,只有保證譜牒數據采集的真實可信、有效無誤,才能真正意義上保證姓氏宗譜匯編等類似材料的權威性。筆者利用“二重證據法”在一系列的家譜研究中,收獲了許多的新的成果。因此,啟動國家級的譜牒數據化研究是保護譜牒文化的一個重要舉措。這需要國家政府、企業組織、姓氏團體、研究機構等組織相互予以支持的。惟有如此,才能在保證專項資金、研究隊伍等基礎上,實現譜牒研究的大集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