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組建好編委會班子和編輯班子
各鄉鎮、各行政村要成立鄉鎮志、村志編纂委員會,一般是鄉鎮、村主要負責人任編纂委員會主任,其它成員任副主任,體現對修志工作的重視,發揮政府修志的職能。但有些村莊,選取在社會有威望的、有責任心的、有話語權的人員組建編委會,發揮作用更大。如原鄉鎮信用社主任、廣陵村董長福在編纂《廣陵村志》過程中,組織編纂隊伍,積極協調各方力量,把兩個行政村的資料充實到一本村志中,在兩個行政村中籌集編纂資金,保證了村志的出版,發揮了很大作用。但編委會的人員并一定是編輯班子的一員,編輯班的人員一般選擇了解鄉鎮、村莊的歷史,有一定的文化和動手寫作的能力,又能熱心編志工作,各村要選取在村莊任過職,退休的老師或在退休前從事文字工作的人員更好,現階段找一些會熟練使用微機編輯軟件的、文字又好的人員積極參與,更能保證編纂的速度與質量。
2、形成編纂方案、編纂目錄
著手進行鎮村志編寫之前,制定完備的編纂方案、編纂目錄,才能任務明確,分工具體,編出高質量的志書。編纂方案中應包括指導思想、編纂任務、編纂要求、質量要求,重點寫出編纂工作計劃安排。設計鄉鎮村志編纂目錄應首先理清鄉鎮村的歷史脈絡、經濟脈絡、人文脈絡。這是目錄設計的重要基礎。情況明,才能思路清;思路清,才能立好目。只有掌握了本地鄉鎮村的來歷及發展階段、村莊的經濟和人文的歷史與現狀等情況,設計的目錄才能符合村情民意,修志就會少走彎路。有了目錄,做好分工,根據目錄的要求查找材料,組織材料,落實人員,保證責任落實,做到有的放矢。
3、查閱好各級檔案及有關資料,搞好走訪調 查
志就是記,就是歷史記錄,記錄就在檔案中。志書編寫工程中,為了使人物資料更全面,事件更具體,需要不斷查閱本鄉鎮,本村以及上級其他有關單位的檔案資料。建國后的檔案,可以到地方檔案館查閱各區、公社、鄉鎮街道的檔案,可以在本單位查閱本鄉鎮、本村歷年保存的檔案,可以查閱鄉鎮直部門保存的檔案。在鄉鎮志、村志出版之前要把鄉鎮、行政村保存的檔案和資料翻完,保證出來的志書不留遺憾。遇到不明確的問題,檔案中又查不到,還需要進行調 查走訪,通過他人講述,了解此段歷史,保證資料的真實性。有時候,借鑒利用他人組織的材料入志,也是非常好的方法,更有說服力,省功省力。查閱借鑒好歷代的《壽光縣志》《壽光市志》《壽光年鑒》《中共壽光黨史大事記》《中共壽光歷史》《中共壽光歷史資料》及《壽光文史資料》《東西南北壽光人》《壽光歷史上的今天》等有價值的史志資料,利用好《壽光市水利志》《壽光市交通志》等部門編輯的專業志書及各鄉鎮、各村出版的志書,既能查閱到大量的資料,又能借鑒編纂的體例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4、搞好照片的收集整理及拍攝
照片入志,更能反映一定時期的真實的歷史面貌,一目了然,甚至看照片就知道一個地方發展的狀況和水平。照片入志,也是科技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,過去靠人工去畫,現在相機一按即可,且能航拍,更能反映本區域的面貌和現狀,甚至可以省去很多的文字描述。再就是現在印刷手段的發展,保證拍攝出來的照片原樣地反映到志書上去,保證志書圖文并茂。這就要求,在志書編輯過程中拍攝好反映鄉鎮、村莊面貌的照片,有文物價值的照片,過去日常生活應用實物的照片,甚至聘請專業人士拍攝,保證入書照片的質量。《孫家集街道志》編纂,聘請壽光市攝影家協會組織全市攝影專業人士進行集中拍攝,并舉辦攝影大賽,征集到大量的高質量照片。再是利用好鄉鎮和村莊歷年保存的照片,反映好每個歷史階段的真實面貌。三是征集好保存在個人手中的照片,反拍添加到志書上,史料價值高,給人們一個直觀的歷史再現。
5、聘請專業人士指導與校對
在
志書編纂過程中,有非常熟悉史志工作的專業人士指導,既可以少走彎路,又能提高速度和質量。專業的人士不僅有豐富的編志知識,而且還擁有大量的方志資料,也了解編志的資料從哪里找到,能夠列出編志目錄、制定編纂方案,對志書排版、印刷提出指導性意見,保證志書按時按質高標準印刷出版。志書編纂完成后,需要聘請史志方面專業人士對志稿進行審定校對,可以減少錯誤,提高志書質量。從大量的出版單位的編纂的書籍來看,因校對問題,出版后不僅有文字錯誤,而且發現很多知識性、歷史性錯誤,甚至人名出現錯誤,引起他人不滿,成為終生遺憾。
6、搞好志書刊印發行
專業的排版隊伍,正規的印刷企業,可以保證志書質量。排版的過程也是二次編輯的過程,根據志書的要求,把志書的基本要求和特點體現出來,需要把有特色的材料加進去,把高質量的照片排進去,并能達到更好的出書效果。找有規模、專業的印刷企業印刷裝訂,保證出版的書籍達到的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