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姓,中華姓氏之一,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據史書記載,主要源自姬姓、媯姓和姚姓、羋姓及改姓等,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,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。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,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。
徐姓,中華姓氏之一,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。夏朝徐若木為徐姓始祖。徐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名一百五十位。至2010年,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按人口排序,徐姓在中國大陸列第十一位(在中國臺灣列第二十位)。大陸人口近2000萬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1.43%。
羅姓,中國姓氏之一,源自于史書稱為“祝融八姓”的后裔。祝融的后裔分為八姓,即己、董、彭、禿、妘、曹、斟、羋等。公元前690年,羅國(河南羅山)被楚國所滅,于原地另置鄢國(河南鄢陵)。羅氏的子孫逐漸南移,最初遷居枝江(今湖北省南部,長江沿岸的枝江縣),至周末又南遷至湖南汩羅地區,遂以國名“羅”為氏。
馬姓,中華姓氏之一,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主要源自嬴姓、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。趙國宗室趙奢為馬氏得姓始祖,因其封地封在馬服(位于邯鄲西北),人稱馬服君,趙奢的子孫后代便以“馬服”為姓氏,后又改為單姓“馬”。邯鄲即是中華馬姓的祖源地,風郡為主要郡望,銅柱堂為主要堂號。
郭姓,中華姓氏之一,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主要源自姬姓、任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。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得姓始祖。郭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位列第一百四十四位。
何姓出自姬姓。周武王之子封于韓,滅國。其后裔韓武子(另一種說法是韓武子是晉同族曲沃桓叔后裔,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)仕晉,封于韓原,以地為氏。后來與趙、魏三家分晉,成為諸侯。秦始皇滅六國,韓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間,因改姓何。
林姓,主要源自子姓、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,東夷一支稱林方,南遷后稱“郴”。林義與曹近似,“木”是建木,也就是天桿圭表,又名扶桑,扶木。二建木并立為林,“林”下為天齊壇臺(漸臺)。林姓是風姓別支,又作梵。 中華書局刊印的《辭海》合訂本載:林 ,“姓也,史謂殷比干避難長林之山,因以林為氏”。在民間,比干一直被尊為“文曲星”。
韓姓,晉國六卿之一,為后宋國姓。韓是一個多民族,多源流姓氏。韓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位列第十五位。至2006年,韓姓人口約有人口884萬,占全國總人口的0.68%(排名第26位)。
謝姓主要有兩個來源:任姓和姜姓。傳說中任姓謝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了,在“夏商周”三代之際幾乎湮滅。姜姓謝氏已有2800年的歷史了,發源于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金華東西謝營村,尊奉炎帝(姜姓)第六十三世申伯(西周末年)為得姓始祖。謝姓最早活躍于河南南部。楚人滅申并遷謝姓族人于淮河上游,從此,謝姓族人開始了南遷的歷程,春秋時期,謝姓已經遷到山東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鄭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主要源自子姓、姜姓、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。周朝的鄭桓公為姬姓鄭氏得姓始祖。2013年,中國鄭姓戶籍人口1240.6875萬